2025年1月份信用大事记回顾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12
浏览次数:
浏览
2025年1月份信用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小编为大家梳理,一起回顾↓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布,明确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指引》第二章第四节明确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第十条 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统一制定兼容各领域的信用修复规则,强化各有关部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工作协同。
第十一条 各地区要督促行政机关诚信履约,将本辖区行政机关违反与经营主体签订的政府采购、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合同、协议所约定事项的行为记入相关主体信用记录,将政务失信记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相关评价指标,强化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渠道建设。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李维正表示,商务部重点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紧扣行业需要,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二是培育诚信文化,促进形成良好市场环境。三是加快信用应用,充分释放信用红利。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信用手段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信用管理实效,充分释放信用红利,更好地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用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9日第11版)发表的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自上而下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更好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完善投向领域并提高项目支持比例,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力做好“两新”工作,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和力度,强化项目和资金全链条管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从增收减负、丰富供给、减少限制、优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统筹用好各类政府建设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用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规划和财务司负责人王国伟就信用监管相关工作情况答记者问。王国伟提出:2024年信用监管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化信用提升, 二是加快信用修复,三是推行信用公示,四是实施风险分类,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的决策部署,更加聚焦提高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这个着力点,营造诚信经营的信用环境,提升市场整体的信用水平。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有关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巩固完善信用机制。着力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使用、信用评价制度,加强行业信用管理和企业信用监测。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开展市场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及监管应用。全面归集共享行业信用信息,指导督促派出机构做好行政性信用信息归集和信用修复,夯实数据基础。依法公示披露信用信息,预警信用风险,服务行业监管和公众需求。持续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营造诚信市场环境。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代码中心”)表示,我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已经实现全覆盖,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已被纳入统一代码制度管理范围,它在提升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代码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已有超过6000万家企业、1.25亿家个体工商户以及700余万家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代码中心负责运行和维护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汇集了市场监管、民政、编办、全国总工会等19个登记管理部门的35种机构类型,涵盖了我国各类组织机构并实现了数据信息动态更新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规划》明确,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深化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化涉农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农业再保险和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国家发改委:四类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信用修复纳入“一网通办”范围
在全面实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一网通办”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应急管理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深化合作,首批将“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统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等4类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的信用修复纳入“一网通办”范围。“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并简化了信用修复相关申请材料,一站式接收相关失信信息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并按照“谁认定、谁修复”原则,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分发至名单认定部门办理修复。名单认定部门及时向“信用中国”网站反馈修复结果或处理意见,并由“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向信用修复申请主体反馈结果。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发布《关于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依据《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贯彻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厅函〔2021〕161号)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失信名单认定、列入、公开、推送、信用修复等信用管理工作,强化对恶意欠薪违法行为的信用约束。同时,综合分析欠薪问题产生原因,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的教育、规范、震慑作用,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及时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