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12 浏览次数: 浏览

3月11日,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圣康炊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公司负责人马晓伟感慨道:“多亏了‘行长遍访企业’活动,300万元贷款仅3天就到账了,原材料采购的难题迎刃而解!”

原来,圣康炊具有限公司春节过后急需一笔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郏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联合金融部门在开展“行长遍访企业”活动时,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迅速响应,组建信贷团队,开辟绿色通道,及时为企业投放3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郏县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聚焦企业关切,突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降本增效,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营商环境美誉度大幅提升。

以“要素保障+政策创新”双轮驱动,激活发展动能。郏县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精心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汇编》,为50家高新技术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推动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53家,实现主导产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同时,深化“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建设省级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企业“融资难”痛点,中国银行郏县支行在平顶山市率先推出“铁锅贷”特色专属服务场景,有效缓解了铁锅企业资金压力。郏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谢晓红介绍:“今年以来,全县各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贷款3.2亿元,为52家企业办理续贷、展期1.5亿元,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降息80笔,节约企业成本750万元。”

围绕装备制造、铸铁锅等特色产业,郏县积极与平顶山学院、尧山实验室合作,成立了中国铸铁锅产业研究院,开发高品质新产品。截至目前,已推出3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申请专利12项。同时,5家企业与省内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17家重点企业与9所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合同21项,登记科技成果2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秉持“企业至上”理念,郏县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成本洼地”。聚焦全要素保障和全流程改革,构建起立体化服务体系。在要素保障方面,燃气部门成立24小时应急抢修专班,累计为23家企业提供“全覆盖”安全检查;供水部门创新推行“欠费不停供”政策,对产业集聚区供水管网实行网格化全覆盖管理,通过免费提供水质检测、水表校验等延伸服务30余次;供电公司精准实施午间低谷电价政策,在春节生产旺季期间,每日11时至14时执行低谷电价,累计为企业节约电费支出数十万元。

郏县还通过建立“码上监督”智慧平台,实现企业诉求线上提、马上办,平台建成以来受理解决诉求22个,满意率100%,问题解决周期平均缩短70%。依托“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天(即12小时),2024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突破千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推行联合踏勘、并联审批等模式,审批时限压减至32个工作日以内,较改革前效率提升40%以上。同时,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接入21项高频事项,累计减少办理时限192天、材料283份,实现“一窗通办”。

坚持工作聚焦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郏县建立清单化、项目化、实物化落实机制。今年以来,郏县将19个省市重点项目纳入“红黄绿”三色管理,总投资140亿元。

截至目前,郏县集中开工建设了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96亿元。其中绿色食品产业园、中原电气城二期、智能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等龙头项目春节不停工,超额完成既定工期目标,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平顶山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我们将以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引,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服务效能‘三位一体’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