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洛阳市栾川县乡村旅游发达、家庭宾馆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实际情况,洛阳市相关部门选择家庭宾馆集中的村创建信用村,根据农户实际需求和信用评级结果,由金融机构直接发放贷款。目前,该模式正在我市推广。
“信用”能变钱,贷款来脱贫
刚过完年,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红庙村村民邢新茹忙得不可开交。
“水泥和沙过两天就运过来,等天气好了就开工。”邢新茹说。
红庙村的旅游服务业刚刚起步。因为该村毗邻伊河源、大峡谷漂流等景区,游客对家庭宾馆的需求与日俱增。
去年,邢新茹从栾川县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改造了家庭宾馆,当年就投入使用。
提起去年的收入,邢新茹喜上眉梢:“我家有6个房间,最多一天接待了20多人。暑假期间天天爆满,2个多月就赚了2万多元。”
“贷款需要抵押物吗?”记者问道。
“啥都不需要,贷款申请手续提交后1个星期就拿到了钱,全靠这块牌子。”栾川县农商银行信贷部经理王伟指着挂在门口的“信用户”牌子,笑着说。
去年,邢新茹家被评定为信用户,授信额度10万元。这不,邢新茹今年还了贷款,打算再贷10万元,扩大家庭宾馆的规模,争取收入翻一番。
同在陶湾镇的协心村,在沿河的主干道上,家庭宾馆一个挨着一个,门口几乎都挂着“信用户”的牌子。
“家庭宾馆投入资金很大,看到旅游形势这么好,以前是干着急没办法。”村民郭晓峰说。看到邻居们通过贷款开起了家庭宾馆,郭晓峰心里直痒痒。
去年年底,郭晓峰家也评上了信用户,被授信5万元。今年,他就打算申请这笔资金,装修家庭宾馆,争取在旅游旺季到来前完工。
打造信用村,致富更方便
“群众要致富,信用来铺路。”在协心村的村口,白墙上刷的10个红字特别醒目。在村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上,“信用村”的大招牌,成为协心村一张崭新的名片。
去年7月,协心村被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和栾川县人民政府共同授予信用村称号。栾川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258户农户发放普惠金融授信证,整存批量授信1700万元。有了这个证,农户就能随用随贷,快捷方便。
栾川县农商银行副行长徐贯业介绍,2015年7月,重渡沟村成为该县第一个信用村。2016年,依托龙峪湾景区和老君山景区,庄子村、寨沟村也成功创建了信用村。2017年以来,随着红庙村、协心村、黎明村等信用村的挂牌,目前,栾川县已有8个信用村和1个普惠金融示范村。
在红庙村村委会旁边的广场上,竖立着一块“普惠金融示范村”的招牌,金光闪闪。
“普惠金融示范村相当于信用村的升级版。”人民银行栾川县支行行长孙占伟说。
在红庙村村委会,有两个特殊的组织:协贷领导小组、普惠金融领导小组。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春,是这两个领导小组的组长。
马春介绍,协贷小组主要的职责是信息采集。目前,红庙村的348户村民均进行了房屋、汽车、土地,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登记、入库,由金融部门综合进行评级。协贷小组还有个职责,就是监督村民及时还款还息。
“既然咱们是信用村,就要珍惜这块招牌。”马春说。
“信用”二字,在红庙村群众看来,已重于千斤。
马春介绍,之前红庙村的村民贷款,每年也只有60多万元。去年该村被评为普惠金融示范村后,栾川县农商银行共向该村农户发放贷款648万元,有力支持家庭宾馆建设。
只要信用好,贷款成本低
“农民因为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普遍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通过普惠金融,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帮助村民创业致富。”孙占伟说。
孙占伟介绍,栾川县试点将“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的传统流程,改造为“先授信,再评级,后用信”的整村授信模式,对信用村实行“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随借随贷、周转使用”的普惠措施,引导群众守信、讲信、用信,不仅提高了信用体系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更提升了普惠金融助推群众致富的作用和效果。
栾川的普惠金融,“信用”二字贯穿始终。
以栾川县农商银行为例,对信用村的信用户,初次使用贷款利率6.75%,按时还本付息,次年及以后执行5.85%,通过利率手段激发农户守信。另外,农户根据信用等级,可享受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
“变群众主动为银行主动,普惠授信扩大了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贷款的覆盖面。通过筛选出信用记录良好、真正有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农户,既提高了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又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行长赵德旺说。
如今,栾川模式正在全市复制。
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对栾川、伊川、宜阳的11个村2506户农户进行普惠授信,授信总额2.1亿元。已发放贷款8702万元,其中向贫困户发放贷款765万元。